電流源是一種非常常用的電路,如工業中4-20mA輸出,LED恒流驅動,以及一些傳感器可能也需要恒流驅動等。
本篇文章介紹兩種常見的壓控電流源電路的設計。廢話不多說,直接看圖:
電路很簡單,運放+晶體管組成。P1為負載,根據運放虛短虛斷的原理,負載電流I=VIN/R3。因此通過控制VIN的電壓即可控制負載電流的大小。
其中R2和C2的作用是在輸入電壓和負載瞬間變化時保證電路的穩定,可以理解為一個濾波電路。R2應比R3大很多,但也不適宜太大(太大的話運放的偏置電流將會產生較大的偏置電壓)。RC參數也會影響電路的動態響應速度,因此也不適宜太大。當然把R2短路,C2直接去掉,電路也是可以正常工作的。
因為三極管的發射極電流不完全等于集電極電流,所以負載電流會有一定的誤差。電路中Q1也可以換成NMOS管。但是MOS管是電壓型器件,需要注意的是當R3上的電壓較大時,運放的供電電壓要足夠大,以保證MOS管能正常開啟。
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散熱問題。以上述電路為例,假設VCC為12V,負載電阻為2Ω,當電流為0.5A時,負載和R3上的壓降為1.25V,則三極管上的功率為(12-1.25)*0.5=5.375W。需要加一個比較大的散熱片才行。運放的選擇應盡量選擇低偏置電壓和軌至軌輸出的運放,以減小誤差,以及滿足小電流輸出的要求。
上述電路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負載不共地,在某些場景可能不適用。下面介紹另外一種負載共地的壓控電流源:
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級電路,后一級的MOS管為PMOS。原理也很簡單。推到一下:
VIN=V1,
I2=I1=VIN/R7,
V2=VCC-I2*R4=VCC-VIN*R4/R7,
V3=V2,
Io=I3=(VCC-V3)/R1= VIN*R4/(R1*R7)。
以上圖為例,1V輸入電壓對應100mA輸出電流。
電路設計時的注意事項與第一種類似,不再贅述。
審核編輯:湯梓紅
評論